张衢:中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2020年前继续高增长
近日,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主办,北京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协办的2017中国商业银行价值论坛上,原工商银行副行长张衢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,并预测:中国银行业“2020年的总资产规模将达到现在的1.57-1.75倍左右”。
工商银行前副行长张衢发表演讲
21世纪来中国银行业务的重要变化与走势:高速增长到经营转型
张衢指出,进入新世纪以来,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。2016年银行总资产达到224.3万亿元,是2003年的8.4倍,是2001年的12倍。截止2017年6月,中国银行业境内外本外币总资产为243.2万亿,同比增长11.5%。四大银行跃居为全球最大、最好、最盈利的银行的同时,中国的中小银行也在全面快速成长。而放眼寰球,美国正蹒跚走出危机,欧洲尚未脱困。中国银行业是世界上最靓丽的风景线。
据了解,2016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,119家中资银行入围全球1000家大银行一级资本排行榜。17家中资银行跻身前100名,比上年增加1家。按照排名顺序,17家中资银行分别为: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交通银行、招商银行、浦发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兴业银行、民生银行、邮储银行、光大银行、平安银行、北京银行、华夏银行、广发银行、上海银行。4家银行入围前10位,4家银行名列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。
在中国银行业实力迅速强大的过程中,中小商业银行与五大银行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变化。据了解,在国家扶持下,截止2017年6月间,五大银行总资产从60.0%降至37.4%。中小银行则快速升至44.2%,增长最快,资产超越大银行,改变了市场地位,成为中国银行业的生力军。
但是,张衢指出,中小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,也暴露出许多问题。截止2016年末,城商行投资类资产(交易性金融资产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、持有至到期投资、应收款项类投资、衍生金融资产和贵金属投资)占比生息资产高达约四成,资金以“理财-投资”的形式向表外等扩张飙升,理财余额年递增20%多,加重了资金空转。而在城商行资产中,一半银行贷款低于40%,三成低于30%。资产利润率0.88%,跌至谷底。三成多股份制银行贷款在40%以下。为了遏制黑天鹅、灰犀牛等系统性金融风险,银监会发布了《关于开展银行业“监管套利、空转套利、关联套利”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》,从服务实体经济、监管处罚、防控风险等方面 “去杠杆”;央行要求将将“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规模”,同时取消了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容忍度指标,政府金融监管逐步加强,中小银行“紧日子”也随之到来——这也是中小商业银行十多年来首次感到如此大的监管压力。
此外,中国银行业的存款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:对公存款比重大幅提升。2016年银行单位结算账户4939万户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705万户,社会对公存款占2/3强。公存比重2001年为48.6%,2016年升至57.5%,增长10.7倍(住户存款增长7.2倍)。
张衢认为,这主要是由三方面因素导致的:“一是对公储蓄率提高;二是个人存款向投资理财市场分流,通过理财产品转变为金融机构存款和对公存款;三是信贷不断增长。”
而随着中国中小银行与四大银行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,中国中小银行也逐渐成为对公存款市场的主体。据统计,2001-2016年中小银行对公存款业务比重从39.8%升至 64.4%。这一分水岭是2003年。当年,四大银行与中国中小银行市场占比翻转,主次地位随之改变。
银行贷款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,个人贷款大幅提升。统计数据表明,个人贷款的比重从2001年的10%左右,升至2016年的31.42%。而从美国大银行的贷款结构看,个人贷款约占2/3,公司贷款占1/3。
张衢指出,三年来,银行利润增势疲软,进入下行期,未来三年这一现象也难以改观。2016年银行净利润为1.6万亿元,增长3.5%,增速低于资本增长。近三年平均ROE、ROA均下滑。截止2017年6月,净利润9703亿元增长7.9%,25家上市银行占A股总利润的46%,虽然面临着息差下降、收费减少、成本上升等问题,但也出现逐步企稳保底的现象。
2010-2013年,中国银行业资本利润率大于19%,2011年最高为20.4%。2015年降至15%以下,2016年13.38%,逐年下行。截止2017年6月为14.48%,降低0.68%。资产利润率1.04%,降低0.06%,降幅明显。滑势头未能止住,估计仍有三年困难期。
不容忽视的是,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连续三年下滑。自2012年起,不良贷款、不良率剧增,紧接着2016年双升,不良贷款余额1.51万亿元,增长2377亿元,增长18.7%;不良率1.74%,增长0.07%。截止2017年6月,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.64万亿元,不良率基本持平,增长1300亿元。
可喜的是,中国经济形势逐步趋好,已经出现走出谷底的迹象。上半年GDP增长达到6.9%,连续8季度在6.7-6.9%区间;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1.2%,钢铁、煤炭价格回升;1-8月进出口增长17.1%(进口增长22.5%、出口增长13%);新登记企业345.4万户。环境得到大力整治;从金融上看,银行不良贷款企稳,盈利微增;从政治环境看,十九大即将召开,全国抓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势头形成。
张衢指出,目前,中西方银行都在进行经营转型:我国银行经营特征是发展,而西方银行的特征是危机中回归。
十年来,我国银行资产连年高速攀升,资本实力明显提升,而美欧银行资产规模则严重受到抑制,低谷盘整——美国银行蹒跚走出危机,欧洲仍艰难应对后遗症;我国银行大步走向全球布局,拓展一带一路;美欧则大幅收缩全球业务,应对危机;我国银行业务综合化复杂性进展,多元混业经营,美欧银行则是不断清理精简保障生存,回归传统银行;我国银行为经济金融转型付出了巨大代价,而美欧银行则为经营风险危机付出了沉重代价。
张衢总结了中国银行业业务变化的重要转型变化:1.银行业总资产得到快速增长;2.中小银行发展速度更快,成为主体;3.存款结构发生了变化,对公存款的比重提高,中小银行成为主体;4.贷款结构在变化,个人贷款的比重逐年上行;5.银行业务内容在转型、作业方式在转变、经营方式在转变;6.三年来利润增长乏力,收益率进入下行期;7.资产质量连续三年下滑,压力巨大。
张衢认为,中西方金融相比:中国银行业存在软实力不足的问题:首先,中国的金融国力不够。西方都是金融强国,金融社会化程度高;中国属经济大国,够不上金融强国:金融体系不强,功能不全,金融总量不足。其次,中国金融业全球化国际化程度不足,人民币未国际化。再次,中国金融市场能力不强,受制于市场发育阶段性。金融开放性不足,通道不畅,需求不足;产品链、系统、渠道缺失,专业人才紧缺及经验不足,还不是西方的对手。
但是中国金融业的优势在于国内市场、基本业务、国民基础以及经济强劲支撑。中国银行更加熟悉环境如鱼得水,更敏感国家政策动向,对政策传导效应把握精准到位;更体察熟悉国情,对国内市场规律特征把握娴熟自如;更认知客户信息动态,对产品、渠道与需求真切把握。这些正是外资银行缺乏的地方。
中国金融业弱在发展中市场,弱在高端客户、深层业务,弱在市场短板,弱在全球市场,业务受国内市场局限。一出国门就难,对手强大,客户不熟悉,市场不欢迎。中国银行业是经理人,欧美银行是寡头,市场角色不同;中国银行业是参与者,欧美银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,地位与力量绝不相同。
2020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
张衢剖析了影响了银行业发展空间的因素。其一是市场角度影响经营方式的因素:首先,财富总量决定银行经营总规模、经营模式。资产倍增是促使经营转型的主因,业务量增大、品种丰富、市场需求旺盛、扩展延伸,使旧有经营架构日益难以承载。其次,财富所有者结构决定银行服务内涵与方式。共同富裕增加人均财富,先富表明富人金融出现。客户结构提升拓展服务深度、宽度,形成多层次发展机会。
其二是政府层面影响管理方式的因素:经济的国际化、全球化进程,决定了银行市场边界;金融监管方式的市场化进程,决定了银行制度空间。
其三驱动银行未来业务发展变革的背景:在社会大发展、大变革、大转型时期,银行发展资源和机会多:首先,中国社会正向向全面小康转型,全面小康是银行发展的基本驱动力,主体特征是富裕,金融需求是理财。小康催促银行转型,社会变需求变,触动经营模式随之而变;其次,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在转换,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向高技术、大资金,靠高投资拉动。发展重点:完善科技金融,支持国家双创驱动战略;发展绿色金融,促进经济绿色转型;推进普惠金融战略,服务“三农”和小微企业发展。第三,国民生活转型。财富增长国民更富裕,多样化需求、多元化金融兴起,理财成为重要业务,改变银行业务方式。第四,金融业转型。金改措施出台不断震荡。股改只改革生产关系,市场发展阶段使发展成为长期任务,决定转变经营方式。
张衢指出,经济增长是银行发展的源泉:总资产、存款与GDP正相关,认为M2/GDP体现经济对货币的需求,与每年新增存款的比重存在正相关关系。
2000—2016年,M2增速平均为16.43%,每年GDP有20%-25%转化为M2(年均转化率 24.43%),形成了银行新存款来源,金融资产积累加快。因此,通过GDP可以测算2020年的M2。依据党的18大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,2020年GDP将达到90万亿元(发改委的增长底线是6.523%)。测算预计2020年 M2总量可达到200万亿元左右,成为银行发展的一块巨大的蛋糕。央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,增长具有可能性。
以此为基础可以测算中国银行业增长趋势:以2016年224.8万亿元为基数,到2020年按年增长12%-15%推测:银行业总资产将达到353-392万亿元,增加130万亿元左右,是现在的1.57-1.75倍。
张衢同时指出,未来十年,中国银行业将定型并形成自己的特色:一切将伴随发展创新,触动现有银行的经营模式体系。
张衢分析认为,前15年中国银行业主要在改革,股改实行公司治理制度改革,实现股东控制,理顺经营关系,规范市场运营。认为经济是驱动银行转型的引擎。经营发展属生产力范畴,银行经营服务力、竞争力始终是第一位。以市场为中心,伴随社会经济发展、结构调整与富裕程度的进程,更急迫重要。无法超前,只能紧跟适应。张衢指出中西方银行经营差距不在股权制度,而在业务经营力。如果不力,由金融积聚的社会矛盾会殃及稳定与发展。同时指出,银行不应停留在以往互联网金融、供应链金融、直销银行、金融支付、科技金融等层面,热心于网商、第三方支付、科技公司讲场景模式体验。这是由于银行个人业务落后、技术及管理信息化差距,对转型认识不到位,受误导忽悠,偏离了方向,导致违规风险增多,表外、投资、通道、同业膨胀,清理整顿中压力极大。
同时张衢指出了未来中国银行业转型的几大特征:一是业务渠道多元化:银行不再独大、混业更繁荣精彩;二是金融服务个性化:向个性化特色的银行发展;三是监管走向市场化:符合银行商业化运行机制与特征;四是业务渠道化、自助化、移动化:机构经营转型在进行中;五是管理信息化、作业智能化、流程自动化、装备机具化:科技含量更高;六是经营定位多样化:银行结构分化、形成市场层次;七是经营更商业化:前十年积量变、后十年难回头。
-
2021-01-01必赢线路检测中心2021新年献词--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力量:让勇敢者坚定、让坚定者自强不管你愿不愿意,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2020就在昨天成为了历史,无论你有多少的痛苦不堪、多少的咬牙坚持、多少的激情欢笑、多少的沉默等待,都已经永远的书写在每个人的心底,徒留怀恋。睁开眼眸,2021年新年的第一缕...了解更多
-
2016-06-272016中国金融业价值经营论坛(成都站)-“宏观审慎评估与商业银行定价管理”研讨会成功召开2016年6月25日,由北京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友信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友信)联合徽商银行共同主办的“2016中国金融业价值经营论坛(成都站)-宏观审慎性评估与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研讨会”成功召开,汇集了央行、业内专家、知名学者、...了解更多
-
2017-03-17中国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张衢:科技支撑未来银行发展3月11日,由北京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有限公司(简称“必赢线路检测中心”)、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研究院主办,北京神州数码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金融行业高端论坛——“论价值·赢未来——2017中国金融业价值经营论坛”于四川成都盛大...了解更多